小麦壮苗越冬管理建议

浏览次数:39

今年,我省小麦主产区土壤墒情好、适播面积大,呈现“苗齐苗匀苗全”的良好状态,如何抓紧抓好麦田冬前管理,落实“种好是基础,管好是关键”现代农业技术,实现小麦壮苗安全越冬,夯实明年小麦高产稳产基础。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组织国家、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有关专家,通过田间调查、科学分析,针对当前的苗情,提出冬前管理技术建议,供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麦农参考使用。

促弱控旺,因苗管理

弱苗:对于土壤干旱、底墒不足或表墒差,以及秸秆还田和整地播种质量差、播后未镇压、土壤悬虚的弱苗麦田,进入三叶期浇足越冬水,塌实土壤,弥实裂缝,促进根系生长,促弱苗转壮苗。浇冬水的时间日平均气温3℃~5℃,浇水后地表夜冻昼消时结束,南部麦区约在11月下旬开始浇冬水,12月上旬或中旬结束。苗黄苗弱、底肥不足麦田,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~10公斤,并配施磷肥,促进个体发育。复播晚种、个体较弱、总茎数不足60万的旱地麦田,应中耕锄划,提墒增温,或顺麦行人工踩苗,促弱转壮,确保安全越冬。施肥不足麦田应趁雨(雪)撒施尿素5~7.5公斤/亩。

旺苗: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必须抑制营养生长,控制主茎和大分蘖生长,减少过多分蘖的发生,促进根系下扎,达到促根壮蘖,培育壮苗。一是镇压控旺。对播期偏早,播量偏大的麦田可在3叶期后至越冬前进行机械镇压,镇压时间应选择晴朗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进行。镇压应“压干不压湿”“压软不压硬”“压轻不压重”,遇降温应停止镇压,以免发生冻害伤苗;无机械镇压条件,通过人工顺麦行踩苗,控旺转壮,确保安全越冬。二是中耕断根。对苗龄过大、群体过旺的麦田,还可采用中耕划锄,在小麦行间深锄5-7厘米,每亩茎蘖数在80万以上的麦田,可适当深锄至10厘米,切断部分根系,控制养分吸收和地上部分生长,减少分蘖,培育壮苗。三是化学控旺。对于主茎叶片超过7片,群体超过80万的旺长麦田,冬前叶面喷施多效唑、烯效唑等化控调节剂,抑制地上部分生长;喷施要均匀适量,在日均温度8℃以上进行,避免随意加大剂量产生药害。四是推迟浇水。对于旺长麦田,不浇或推迟浇越冬水,进行蹲苗,返青期视苗情和墒情再决定是否浇水和追肥。五是杜绝旺苗割青和畜禽啃青。冬小麦是越冬一年生草本植物,旺苗割青和畜禽啃青会造成幼苗大量死亡,即使来年浇水施肥补救,一般减产10%-80%,严重地块几乎绝收,各地应加大宣传力度,禁止此类事件发生。

适时适期适温化学除草

麦田化学除草有两个时期,分别在越冬期前和小麦返青期至起身期,抓住冬前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事半功倍。根据草相和气温变化,选择对路药剂,在小麦3-5叶期、杂草2-4叶期(冬前),可选用含唑草酮、氯氟吡氧乙酸、双氟磺草胺、噻吩磺隆等成分的单剂或复配制剂,防除阔叶杂草;选用含甲基二磺隆、精噁唑禾草灵、氟唑磺隆、唑啉草酯、啶磺草胺、炔草酯等成分的单剂或复配制剂,防除禾本科杂草。施药时间选择在上午9点至下午4点间、晴天无风且用药前3天、后5天内日均温5℃以上,阴雨天、大风天禁止用药,以防药效降低及雾滴飘移产生药害。选用扇形喷头悬挂式、自走式喷杆喷雾机,避免因施药器械“跑、冒、滴、漏”造成药液浪费和局部药害。根据所用施药器械类型合理设置兑水量,确保喷雾均匀、不重喷、不漏喷。冬前没有适时化学除草的麦田可在来年春季气温回升至10℃以上、小麦起身前进行;进入拔节期停止化学除草。

防冻保苗,安全越冬

一是适时冬灌,防止冻害。寒潮来临前及时灌水,既改善土壤墒情、塌实土壤、稳定地温、促进生根分蘖,又可以缓冲降温影响、预防冻害。冬灌应采用“小畦灌溉”、微灌、喷灌等,避免大水漫灌,浇后及时划锄松土。对单根独苗的晚播弱苗可不进行冬灌,避免降低地温,影响苗情转化。二是增加覆盖,确保弱苗安全越冬。(1)覆盖秸秆。冬前在小麦行间,每亩撒施250-300公斤麦糠、碎麦秸等,有保墒、防冻作用,腐烂后还可以改良土壤,培肥地力,是麦田抗旱、防冻、增产的有效措施。(2)盖土杂肥。在小麦进入越冬期后,顺垄撒施土杂肥或草木灰,可以避风保墒,增温防冻,并为麦苗返青生长补充养分。盖粪的厚度以34厘米为宜,防冻效果较好。三是冻害后的补救措施。(1)加强肥水管理。对于叶片受冻、分蘖节未完全冻死的,应及时追施速效氮肥,每亩施尿素5公斤,并结合浇水促使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,促进高位分蘖快长、成穗。(2)中耕保墒,提高地温。受冻害的麦田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,蓄水提温,促进分蘖成穗,弥补主茎穗的损失。(3)加强中后期管理。要抓好以促为主的麦田中后期管理。

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

据调查,由于麦播期间气温偏高,部分地块病虫害已有发生。主要病虫害有麦蜘蛛、麦蚜、地下害虫、白粉病、根腐病、茎基腐病、纹枯病等。对于播期早、出苗早的田块重点监测麦蜘蛛、麦蚜等虫害发生情况,当百株小麦的麦蚜数量达500头时,应选用啶虫脒或吡虫啉、抗蚜威对水喷雾防治,兼治小麦红蜘蛛。当每33厘米行长小麦蜘蛛数量达200头或每株有虫6头时,用阿维菌素或马拉·辛硫磷或联苯菊酯等药剂施药防治。地下害虫危害死苗率达到3%时,可选用噻虫嗪或辛硫磷颗粒剂,撒施后划锄覆土或药液灌根。发生茎基腐病较重的地块,对幼苗茎基部喷淋丙硫菌唑、咯菌腈、苯醚·咯菌腈、氰烯菌酯、苯醚甲环唑、氰烯·戊唑醇等药剂,注意加大用水量,确保防治效果。

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、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临汾试验站、山西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王敏马小飞谢咸升张定一姬虎太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