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茎基腐病怎么防

浏览次数:30

小麦茎基腐病是由禾谷镰孢菌、假禾谷镰孢菌等一种或多种病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,属于典型的土传性病害。在返青期,小麦生长发育加快,抵抗力下降,此病更易侵染发生。

仵均祥说,该病是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开始侵入,侵染小麦的主茎和分蘖节,在根茎连接处先发病,并逐步向上扩展,在小麦抽穗时造成严重危害,形成白穗,严重影响小麦产量。

拿起一株发病的小麦幼苗,仵均祥指着小麦根茎部说,出现小麦茎基腐病的原因在于土壤中存在病原。特别是以陕西关中为代表的我国北方小麦产区,常年采取小麦-玉米一年两熟耕种方式,秸秆基本全部还田,带菌的秸秆集中在土壤浅层,不断积累,为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菌源。当然,气候条件,特别是降雨量与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。

针对发病原因,仵均祥建议,返青期是控制小麦茎基腐病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之一。按照农业农村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的“一拌一喷”的防治策略,在播种时未进行拌种防治或拌种防治效果不好,目前田间已出现发病植株的情况下,抓好目前的“一喷”防治势在必行。

可选用含有丙环唑、丙硫菌唑、多菌灵等成分的药剂及时进行喷防。注意喷药时要加大药液剂量,将小麦植株,特别是根茎处喷透,让药液沿着小麦幼茎似有渗流的迹象,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治小麦茎基腐病。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