蜜蜂白垩病的预防

浏览次数:12

蜜蜂白垩病是蜜蜂幼虫的一种传染性病害。幼虫染病后,虫体即开始肿胀并长出白色的绒毛,充满巢房,体形可呈巢房的六边形状,然后皱缩、变硬,房盖常常被工蜂咬开。病虫变为白色的块状是此病的主要特征。雄蜂的幼虫常常比工蜂幼虫更容易感染白垩病,这是由于气候寒冷时蜂群结团,蜂巢外缘幼虫常常是雄蜂幼虫,护脾的蜜蜂数量不足以维持足够的巢温,而使其容易受染。

白垩病严重时,在巢门前能找到块状的干虫尸。应首先将病群内所有的患病幼虫脾和发霉的蜜粉脾全部撤出,另换入清洁的空脾供蜂王产卵。换下来的巢脾经硫黄熏蒸消毒后使用。病蜂群经换箱换脾后,及时使用制霉菌素饲喂,每升50%糖水加本品200毫克。隔3天1次,连用5次。采蜜期停止使用。也可在春繁时在巢门口内侧或箱底撒一把食盐,使出入蜂巢的蜜蜂均从盐粉上通过,这样就以蜜蜂为媒介,使食盐遍布全巢,从而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。一年内撒盐3次,基本上可控制病菌引起的各种蜂病的发生,此方法对白垩病有特效。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