谨防兔出血性败血病

浏览次数:9

冬春两季最易发生和流行的兔病是出血性败血病,也叫巴氏杆菌病。这种病传播快,一旦发生,如不及时隔离消毒,将会很快传播整个兔群,造成家兔大量死亡。

病因其主要病原是家兔巴氏杆菌,这种病菌经常潜伏在兔的鼻腔黏膜中,在兔的鼻黏膜变得脆弱时乘机而入,通过黏膜侵入体内致病。所以,身体虚弱是家兔发生此病的因素,病菌可通过呼吸器官和皮肤破损感染。

症状急性型病兔表现为精神极差,不吃,呼吸急促,体温在41℃以上,鼻孔流涕,有时腹泻,临死前体温下降,有发抖、痉挛、瘫痪等现象,在发病后12~48小时死亡。慢性型病兔在初期鼻孔内有水样分泌物,偶有打喷嚏,以后分泌物变稠,逐渐在鼻孔周围形成硬壳,这时病兔呼吸困难,有时并发脓性眼结膜炎、皮下脓肿、中耳炎或乳腺炎等,最后消瘦而死。

防治加强日常管理,发现病兔及时隔离、治疗、淘汰和消毒。治疗可用下列药物:链霉素,每兔用5万~10万国际单位,青霉素,每兔用2万~5万国际单位,混合后肌肉注射,每天注射2次,连续注射3天。庆大霉素,每兔4万国际单位,一次肌肉注射,每天注射2次,连续注射3天。磺胺二甲基嘧啶,内服量为兔每公斤体重0.1克,每天服1次;肌注量为每公斤体重0.07克,每天注射2次,连续用药4天。(郑卫军)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