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毛兔口腔炎防治

浏览次数:24

长毛兔口腔炎,又称流口水病,是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多发生于20-90日龄的幼兔。主要症状是口腔粘膜层发生水疱、溃疡并伴有大量流涎,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.。

治疗本病首先应隔离病兔,同笼兔群进行预防性服药,兔笼、兔舍和用具用1-2%的烧碱水或5%的煮沸草木灰水溶液消毒。笔者近几年在临床上采用中草药防治法,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
取灯芯草适量,文火炒成黄褐微黑色,研成末,抹在病兔口腔患部,每日3次,当天见效。

白矾适量、猪苦胆1个,将白矾研成细末,装入猪苦胆内,经多日晒干后备用,对患兔日抹口腔2次,翌日湿毛全干,不再流涎。

白点秤10克、山豆根10克、马蓝15克、冬青5克水煎喂服及洗漱口腔,每日2次,治疗顽固性流涎有特效。

将西瓜皮削去内层部分,晒干炒黑,研成细末,取西瓜皮末5份,白矾末1份,混合后抹入口腔患处,每日3次,连用2-3天,即可治愈。

金银花10克、野菊花5克煎汤饮水或拌料,同时用冰硼散敷口,疗效更高。

碘甘油或食盐10份、食醋1份混合后涂敷口腔患处,溃烂者可涂紫药水,每日早晚各1次,连用2-3天。

喂服“六神丸”或“保赤丸”2-3粒,每日2次,同时用大青叶或板蓝根冲剂饮水,治疗仔兔废食性口腔炎效果良好。

根据长毛兔的食草特点,经常选用鲜紫花地丁草、大青叶、野菊花、桔子皮、鸭趾草、鱼腥草、蒲公英、穿心莲等喂兔,可治疗或避免口腔炎的发生。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