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巴坏死杆菌病防治

浏览次数:41

该病是鹿最易感染的一种慢性传染病。常因创伤感染而发病。

病原: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,在动物饲养场、被污染的沼泽、土壤中均可发现。本菌为多形态革兰氏阴性杆菌。公鹿发病高于母鹿,主要由配种期性冲动造成外伤感染引起。症状:患鹿常见于四肢蹄部引起跛行,蹄部肿胀、溃疡、化浓、坏死扩散到整个肢体。严重的扩散到胸腹腔,内脏组织坏死。

诊断: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初步诊断。确诊要通过实验室检验。

治疗:局部清除坏死灶,用1%高锰酸钾成或3%过氧化氢溶液彻底清洗患部。在患部瘘管内注入10%碘酊或10%福尔马林。局部治疗每日一次,全身治疗用青霉素、链霉素、氨苄青霉素、土霉素、四环素、磺胺等。预防:定期消毒、保证圈舍地面平整、减少蹄部损伤。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