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鳍鲷的主育苗与产卵

浏览次数:42
形态特征

黄鳍鲷广泛分布于日本、朝鲜、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以及我国台湾、福建和广东沿海。其体椭圆形、侧扁,头前端尖;体表灰而带黄色,体侧具若干条黑色纵带和4条斜行横条。腹鳍、臀鳍和尾鳍下叶黄色,成鱼体重0.25~0.5公斤,少数1.5~2公斤。

亲鱼培育

亲鱼来源为海区和人工养殖。雄鱼选择轻挤鱼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的为佳,雌鱼选择腹部膨大而柔软者为好。将挑选的雌雄亲鱼分别移入室内池网箱内。

孵化与育苗

黄鳍鲷卵为浮性分离卵,圆形透明,卵径0.76~0.8毫米油球径0.22~0.23毫米。在海水1.020比重为浮性,1.012以下为沉性,两者之间呈悬浮性。卵孵化适温为18~22℃在水温。育苗池10~50立方米不等。每立方米水体放苗1~2万尾孵化仔鱼。孵化第3天大部分仔鱼开口,此时开始投喂轮虫,轮虫密度保持4~个/毫升。每天投轮虫2次,投喂前计数轮虫密度。仔鱼23日龄前后投喂卤虫无节幼体,投饵密度0.5个/毫升,还可补充投喂小型桡足类。40日龄前后投喂鱼肉糜。换水以全日流水方式为佳。育苗初期换水量10~50%,中期50~100%,后期为100~300%。

在水温17~22℃条件下,一般在50日龄前后稚鱼全长13毫米,并开始变态为幼鱼。这时可下海暂养或用土池暂养。经1个月暂养,幼鱼全长2.5~30毫米,可作为网箱和土池养殖用苗。海捕的鱼苗容易受伤,运输时可在水中加1~2ppm的呋喃西林,可起到消毒的作用。

网箱养殖

其养殖方法与同真鲷相似。黄鳍鲷生长速度较慢,一般养殖2年可达350~400克。 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