蟹池春季水质调节至关重要

浏览次数:2

池塘养蟹,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,因为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、成活率的高低,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、饱满程度、背甲的颜色,直接关系经济效益。春季,是河蟹生产的重要时期,尤应注意调节好水质,为全年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。现介绍有关事项,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。

注重水质要求一、河蟹对水质的要求。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澈透明、水草茂盛、微碱性的水域中。酸性水质不利河蟹对钙的吸收,因此养蟹池水最适的pH值为7.5~8.5,池水溶氧需保持在每升5.0毫克以上,透明度40厘米左右为宜,池中需保持一定的水草,覆盖面积占池水面积的1/3~1/2。二、水源条件。养蟹池塘的水源要求水量充足、清洁,不带病原生物和有毒污染物质,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要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。水面不得出现油膜或浮沫,悬浮物人为增加量不应超过每升10毫克。在工业污染和市政污染水排放地带建立的养殖场,应修建蓄水池,水源经沉淀净化或必要的消毒后再引入池塘,以防止病原带入养蟹池中。三、水源的处理。对于水源不好的蟹池,应进行水源净化与消毒,可在总进水口加设特制密网(40目)过滤,以避免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鱼池;可根据水源中存在的病原生物和敌害生物进行水源消毒,一般可用每千克25毫克~30毫克生石灰全池泼洒,或用每千克1.0毫克漂白粉(含有效氯25%以上)全池泼洒;或用每千克0.5毫克敌百虫(90%晶体敌百虫)全池泼洒消毒。四、清塘消毒。河蟹对水质和底质要求较高,春季是放养河蟹的大好时机,蟹种放养前首先要彻底清淤、曝晒。每年都应及时清除蟹塘中的过厚淤泥,使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,以利于保持水质清新。放蟹种前10天~15天进行1次药物清塘,水源充足的可放干池水进行清塘,不便放水的可采用带水清塘。常用的方法为每亩用生石灰75千克~100千克或漂白粉4千克~5千克全池泼洒;带水清塘,泼洒生石灰,每亩水面水深1.0米的用100千克~150千克。

水质日常管理水质培肥。对于水质特别瘦的池塘,应适时适量进行施肥。一般可在放养前施用基肥,一般每亩可施经腐熟的人畜粪250千克~300千克;追肥应根据季节、水温、水色、透明度等情况确定,一般当遇有水中浮游生物量过少,水质偏瘦,水的透明度大于40厘米时,可采用腐熟后的鸡粪挂袋的办法,增加水的肥度来调节水质。但要注意生态养殖,尽量不用铵类化肥来调节水质,以保持良好的无公害生态养殖环境。栽培水草。水草可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类净化水质,并且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解氧,因此可移植苦草、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,或移植浮萍等浮水性植物,覆盖面积应达30%~60%。放养滤食性鱼类。如花、白鲢,因其生活在水体的中上层,不会影响河蟹的生长,反而可通过它们对池中浮游生物的摄食,降低池水肥度,并充分利用水体,获得适当的鱼产量,增加效益,具体放养量应灵活掌握。控制水位和换水。春季,前期蟹池应保持较低的水位,以利水温的提高,一般0.5米~0.7米即可,以后随着水温的上升和河蟹的生长而逐渐加深。加注新水时,应掌握春季前期浅水,以后逐渐加深的原则及时加注新水,一般10天~15天加水1次,每次10厘米~20厘米即可。在水位基本加满后,应及时换水。一般春季后期开始换水,每7天~15天换1次水,每次换10厘米~20厘米的池水。

搅动底泥。选择晴天中午,用铁耙、铁链等定期搅动底泥,一般每月1次~2次,以增加水中肥分,可有效防止有害物质在池塘中积累,造成化学耗氧和生物耗氧增加。机械增氧。适时开增氧机等机械设备,可调节水中的氧盈和氧债,以维持蟹塘的优良水体环境。用增氧机要坚持“三开两不开”,即晴天中午开机,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,阴雨连绵或水肥蟹多,半夜开机,傍晚不开机,阴雨天白天不开机。采用化学药物和生物法改良水质。定期泼洒生石灰、增氧剂等化学方法改良水质。一般春季每隔15天~20天泼洒1次,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生石灰20千克~30千克。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光合细菌制品,光合细菌是一种以光为能源,利用二氧化碳或有机质进行营养繁殖生长,而又不消耗氧气的有益微生物。用于水产养殖,能有效增加水体的溶氧量,以减少减轻和预防细菌性蟹病,提高蟹的摄食消化能力和免疫功能。另外,使用芽孢杆菌、EM菌等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质也有效。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