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蟹养殖中四个常见问题的对策介绍

浏览次数:2

针对河蟹养殖中的常见问题,提出以下对策供科技示范户参考。

一、科学放养蟹苗数量。蟹苗的放养要依据池塘的环境条件、蟹苗的规格、养殖模式、饵料的多寡、养殖者的技术水平及经济实力等多方面原因综合考虑,一般放养量在800只左右,以一次放足为好。投放的方法:1、宜投放本地蟹苗。在当地就近培育的蟹种,已适应本地气候,水质等环境习性,适应性强,成活率高。而经长途运输的蟹种应激反应大,运输成本高,易损伤。2、宜大规格健壮苗。农谚云:"好种出好苗"。优质苗种规格大而整齐,体色正常无斑点,外壳干净无寄生虫,活力大,附肢完整无伤残等。3、宜早放。蟹苗以冬放为宜,此时气温低,蟹种活动能力弱,在捕捞、运输、放养等操作过程中,不易损伤蟹体,放养后成活率高。蟹苗下塘后,能很快适应塘口新环境,开食早,生长快。同时延长了生长期,养成规格大。4、宜防病。坚持"以防为主,防治结合"的方针,蟹种在下塘前用2%~4%食盐水浸洗5~10分钟后,或用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苗种消毒后再放入池塘内,以免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害带入池塘,增加后期的治疗成本和难度。

二、种草降温。水草种植面积以占池塘面积的40~60%为好。可选用苦草、伊乐藻、篙草、水花生和浮萍等水生植物。种植方法:在中间平滩上每隔1.5米间隔栽种苦草、伊乐藻等水草,因为不同的水草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:苦草在高温季节生长旺盛,伊乐藻在低温时生长快速;四周环沟处可在蓄水放苗后移栽水花生、浮萍,并用竹竿固定在水面;池边可间隔栽种篙草等挺水植物。水生植物不仅能降低水中氨氮、亚硝基态氮等有害物质,还能吸收水体中的N、p,避免水体富营养化,同时还能作河蟹的饲料。水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,为河蟹提供栖息、蜕壳场所;同时能吸附水体中的多余有机质及悬浮物,降低底层水体温度,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。池塘一般高温季节平均水深保持在1.1~1.3米之间即可。

三、投足活螺蛳数量。螺蛳可以为河蟹生长提高丰富的活饵料,而且,螺蛳对水质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。实践证明,鲜活螺蛳投放量应该在450千克/亩左右,考虑到密度,分为两次投放,3月份投放70%,9月份30%。

四、青泥苔的控制方法。1、蟹池在水草种植和蟹苗放养前干塘暴晒30天以上,以降低青苔的发生概率。2、在清塘时用1.5千克亩硫酸铜溶于水后遍浇池底及池坡,3~5天后再用100~150千克亩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,以中和硫酸铜。3、水草种植后施用尿素3~5克米3(10cm水深时,施用尿素0.2~0.4千克亩),一是促进水草生长,二是适度肥水,防止青苔的发生。4、施用发酵的有机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防止青苔的发生。用量为30~60千克亩(水剂)。5、若青苔已经大量发生时,除人工捞除外,在青苔集中区用硫酸铜、硫酸亚铁合剂泼洒在青泥苔上杀灭,3~5天后用5千克亩的生石灰泼洒一次。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