虾类患病后,躯体某个部位或某个器官呈现特有的颜色,根据此种颜色变化可诊断虾病。
一、“红色”病症1、红体病:系桃拉病毒引起,南美白对虾易患此病。症状:急性者体表呈淡红色,尾扇及游泳足呈深红色;慢性者仅在虾壳表面出现黑斑。防治措施:①溴氯海因0.5毫克/升水体,全池泼洒。②板蓝根50克、三黄粉200克,拌入100克饵料中投喂,连喂1周。
2、红鳃病和红肢病:系某种弧菌引起,对虾易感染。症状:早期鳃部及胸肢、腹肢呈红色,后期大部分躯体呈暗红色;虾体两侧呈白色,后期大部分躯体呈暗红色;虾体两侧呈白色,腹部呈浊白色。治疗:①土霉素0.5克/千克饵料,连喂5天。②漂白粉3毫克/升水体,全池泼洒。预防:①虾池经常注加清水。②保持池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。3、红头黑鳃病:本病主要在青虾中发生,病原体为寄生虫、细菌。症状:早期鳃部呈红色,后期呈黑色并糜烂。镜检病灶采集物:寄生虫感染的可发现纤毛虫类原虫,细菌感染的可发现病原菌。治疗:①寄生虫感染的,0.5毫克/升水体的硫酸锌,全池泼洒。②细菌感染的,0.5克/千克饵料的土霉素连喂5天;虾康Ⅰ号,按说明配制饵料,连喂5天。预防:①虾种放养前,用5-20毫克/升水体甲醛液浸浴虾苗10-20分钟。②虾池经常注加清水。③干塘时曝晒池底数日。
二、“黄色”病症黄鳃病,又名黄头病,主要在对虾中发生,系黄鳃病病毒引起。症状:鳃病部呈淡黄色,体色苍白。剖检:肝脏、胰腺呈淡黄色。治疗:溴氯海因0.3毫克/升水体,全池泼洒。预防:敌菌素0.5毫克/升水体,全池泼洒。
三、“黑色”病症黑鳃病又名黑死病,系长期缺乏维生素C及虾池受污染引起,主要在对虾中发生。症状:鳃部混浊,颜色先浅红,后深红,最后变为黑色。虾壳松软,蜕壳周期延长,呼吸困难,死亡率高。治疗:①虾池更换清洁水。②用100毫克维生素C拌入100克饵料投喂。为使药效持久,应选用稳定性较强的包被维生素C。③预防:①定期向虾池加注新水。②定期消毒。⑶定期清除池底污泥。
(224022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水产站王书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