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美白对虾是养殖产量高的优良虾种之一,具有生长快、适应性广、抗病能力强、肉味鲜美、加工出肉率高等优点,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。为了更好地推广南美白对虾的池塘生态养殖,现将养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:
1.基础条件
①场地选择。无公害南美白对虾生产基地应建在无工业“三废”及农业、城镇生活、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地方。淡水充足、新鲜、无污染。水质符合《渔业水质标准(GB11607-1989)》和《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(NY5051-2001)》。排灌方便,交通便利。②池塘要求。虾池面积以5~10亩为宜,长方形,呈东西向为好,水深1.5米以上。池底平坦,不渗漏,略向排水口倾斜。进、排水口分开。③机械配套。必须配备增氧机和发电机,每亩池塘配备的增氧机功率为1千瓦左右。
2.前期准备
①整塘清淤。清除池底杂草和过多的淤泥,修整池塘,暴晒池底,使池塘底部干裂。②消毒杀菌。放苗前15天左右,用生石灰80~100千克/亩或漂白粉10千克/亩进行消毒,以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微生物。③虾池进水。当清塘药物的药性消失后便可进水,进水时进水口需设置滤网。首次进水50厘米左右,这样有利于施肥培养饵料生物。以后再逐渐提高水位,到放养时水位达到80~100厘米。④培养基础饵料生物。虾池进水后,便可施有机肥和化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,尿素3千克/亩,过磷酸钙0.5千克/亩或全池泼洒活力菌0.5~1克/米3,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,透明度30~40厘米,pH值为8左右,以利基础饵料生物生长。3.虾苗放养
①虾苗选择。虾苗应体质健壮、反应灵敏、附肢完整、体表及附肢清洁、外形正常、大小均匀、肠道饱满清晰、躯体透明度大,体长1厘米左右。②淡化处理。苗种放养前需通过暂养进行淡化处理。可用薄膜在池塘内围一定面积,一般每亩水面围起0.1亩即可,先用粗盐把池塘水调至与育苗场相似的盐度,然后把虾苗放入暂养。自然淡化7天后再进行放养。③放养要求。放苗应选择在睛天的上午或傍晚进行,水温最好在23℃以上。放养时要让虾苗适应池中的水温后再慢慢放出。一般亩放虾苗4万~6万尾。同一养殖池内最好选用同一批虾苗,且一次性放足。
4.投饲技术
养殖过程中,要选用优质配合饲料进行投喂。饲料要均匀地投在虾池四周。放苗后30天内,因池水基础饵料丰富,日投喂2次;30~60天内日投喂3~4次,到后期可增加到5次。根据南美白对虾的生活习性,早、晚适量多投,投饵量约占全天投放量的60%~70%。具体投饵量还要根据水质、天气以及虾的健康状况等灵活调整。水质好时多投喂,水质差时少投喂。天气好时多投喂,阴雨天、台风天、寒冷天少投喂。蜕皮时少投喂,蜕壳1天后多投喂。有残饵时少投喂甚至不投喂,发病时少投喂。
5.水质管理
①控制水色。水色应呈黄绿色或茶褐色,水体透明度在30~40厘米。如达不到要求,可加注新水或使用微生物制剂。②调节水体酸碱度。水体pH值为7~8.5时最适宜南美白对虾生长。若池水的pH值每日波动超过0.5,可通过换水、洒生石灰等方法进行调节。③改良底质。养殖中后期,池塘底部环境相对较差,可每20天使用高浓度光合细菌1次对底质进行改良,添加量为3~4毫升/米3。④保持溶氧量。整个养殖过程水体溶氧要保持在5毫克/升以上。养殖前期可根据水质状况适时开启增氧机,以后随着对虾的生长应不断延长开机时间、增加开机的次数,以保证池中有足够的溶氧。
6.病害防治
对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治,应贯彻“健康养殖、科学管理、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原则,做到无病先防、有病早治。放苗前要做好清塘消毒工作,为日后虾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水体环境。放苗后应注意调节好虾池的水质,可每15天左右用0.2~0.3毫克/升的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消毒水体1次。同时,要适时、适量换水,使水质清、嫩、爽。平时讲究科学投饵,合理投喂优质饲料,尽量不留残饵,保持虾池底质良好。在投喂时可定期在配合饲料中添加大蒜素、维生素C、活性饲用微生物等预防药物,抑制病菌产生,增强虾的抗病能力,促进生长。一旦发病,应立即查明原因,对症下药,并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渔药,尽量使用生物制剂。收获前1个月停止用药。
7.收获捕捞
当水温低于16℃时,应将全部虾起捕。根据虾的生长、水质变化、天气、市场行情等,把握好捕捞时机。可用放置地笼诱捕、拉网牵捕和干池起捕等方法进行捕捞。
①地笼诱捕。可捕大留小,使虾陆续上市。一般在池水水温较高,白对虾活动频繁时使用,每次放笼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。②拉网牵捕。在虾池池底平坦,淤泥少,水温较低,一次要求起捕量大时采用。③干池起捕。在白对虾基本起捕的情况下进行,尤其当白对虾完全停止摄食和生长或严重发病时,应立即放水进行干池捕捞。(作者:舒蕾,联系地址:山东省博兴县水产局邮编:25650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