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病的诊断及预防

浏览次数:0

一、鱼病的诊断。供检查的病鱼应是活的或刚死不久,鱼体湿润。

1、肉眼诊断:常见鱼病的发病部位均集中在体表、鳃瓣和肠道,应对这些部位重点观察。⑴体表检查,观察鱼体颜色、肥瘦、皮肤、肌肉是否发炎、浮肿及充血,有无疖疮等。⑵鳃瓣检查,鳃盖是否张开,鳃片颜色是否正常,黏液是否较多,重点观察鳃丝颜色,是否肿胀和腐烂,鳃丝末端是否附着病原体。⑶肠道检查,将腹部剖开,观察有无寄生虫,再剖开肠管,去除食物及粪便,观察肠道是否发炎及有无寄生虫,肠壁是否充血。最后观察内脏有无病变发生。

2、显微镜检查。肉眼确定病变部位后,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黏液,置于载玻片上。体表和鳃的组织或黏液,只加少量水;内脏组织加少量生理盐水(0.85%食盐水)。盖上盖玻片,轻轻压一下,低倍镜(100倍)检查,若发现寄生虫或可疑现象,再用高位镜仔细观察。每条病鱼均应检查3个不同点,即体表、鳃、肠道。根据肉眼、显微镜检查结果,鱼体大小、发病季节、中间宿主及本地区流行病情况,正确诊断。

二、鱼病的预防。鱼病传播快,不易控制,诊断和治疗都困难,必须贯彻“防重于治”的方针,坚持“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。

1、彻底清塘消毒:放养前清除过多淤泥,药物清塘,杀死有害生物。清塘方法一(生石灰清塘),将水排至5-10厘米,在池底四周挖一些小坑,将生石灰倒入小坑内,未等石灰水冷却即向池中均匀泼洒,生石灰用量为每亩60-75公斤,经3-5天晒塘后,注入新水,或带水清塘,水深1米的池塘,每亩用生石灰125-150公斤。淤泥厚的池塘,用量增加10%。清塘方法二(漂白粉清塘),水深5-10厘米,每亩用量5-10公斤,漂白粉加水充分溶化后,立即全池泼洒。水深1米,每亩用量13.5公斤。清塘后7-10天,待药效消失后再放鱼。

2、加强饲养管理。指定池塘专管人员负责放养、投饲、施肥、防病等,做好“四定”投饵。改良水体环境,及时加注新水或换水等。加强日常管理,早、晚各巡塘1次。阴闷恶劣天气和暴雨后的早晨,更要勤巡塘。拉网、转塘、运输等要细心操作,不要碰伤鱼体。

5-9月份是鱼病流行季节,应做好药物预防。鱼体、饵料、食场、工具均严格消毒。按鱼病种类,选择不同药物拌饵料喂鱼。鱼病流行季节前,定期用药物泼洒全池。方法一,每半月用1毫克/升漂白粉,或按每亩水深1米用20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1次。方法二,每月或每2个月用0.7毫克/升硫酸铜、硫酸亚铁(5:2)合剂全池泼洒1次。方法三,用90%晶体敌百虫0.2-0.5毫克/升全池泼洒。几种方法交叉使用。

泼洒药物时要正确测量水体,准确计算药量。严禁鱼饥饿时用药,用药前应先将鱼喂饱,以免饥饿时误食非内服性药物,造成死鱼。严禁同时泼洒多种药物,错开时间,避免药物间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副作用。严禁清晨用药,清晨水温低,水中溶氧量低,鱼耐药性低,易引起鱼浮头或泛塘。严禁使用失效药物,注意生产日期及质量。严禁阴雨天泼洒药物,阴雨天池水溶氧量低,用药后加剧池水缺氧。泼洒漂白粉、硫酸铜等药物,应用水充分溶解,严禁有颗粒存在,否则鱼误当食物吞下,会引起大批死亡。严禁逆风泼洒药物,应顺风泼洒,以便借风力将药物均匀溶于水中。严禁使用全金属容器,应使用木桶、塑料桶等。(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刘玉文刘迪)



[ 农业技术搜索 ]  [ ]  [ 打印本文 ]  [ 关闭窗口
民发发农业技术网
分享农业技术、农药技术、大棚技术、养殖技术、种植技术、病虫防治等相关技术文档的网络信息平台
网站首页 | 版权隐私 | 使用协议 | 联系方式 | 关于我们 | 网站地图
CopyRight © 2012 MinFaFa NEC. All Rights Reserved
This site base on the destoon system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