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时节,养殖鱼类进入生长旺季。随着池塘养殖密度的加大,秋季也是鱼病高发季节,此时池塘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。生产实践中需遵守“无病先防,有病早治”的原则,才能为池塘鱼类顺利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稳定水质
秋季昼夜温差变大,池塘进入养殖后期,水质变坏,水中生物耗氧量上升,鱼类生长受到抑制,此时需加强池塘水质管理,改善养殖水体环境。
建议:定期(每周)加注新鲜水;适时使用“碧水安”调水解毒,防止水体老化、有毒有害物质沉积;抓住晴好天气,多给池塘水体补充有益菌(“利菌多”、“利生多”)、碳源(“活力碳”),培养有益微生物,调节水质,防止水体氨氮、亚硝酸盐升高;增加水体溶氧,天气不好或气压低时可使用“氧速保”、“底加氧”,不仅可以快速升高水体溶氧,还可调节水质,既能解决养殖中后期池塘底热问题,也能促进鱼吃料。
科学投喂
秋季是池塘投喂量最多的季节,此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四定原则(定时、定位、定质、定量)进行投喂,结合不同天气情况进行相应调整。同时,可用“利多精”、“营养快线”拌料投喂,对增加鱼体摄食、促进鱼类生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防重于治
由于秋季鱼类大量摄食,极易引起消化类疾病的发生,继发感染细菌病或寄生虫病。此时应该采取“以防为主、防治结合、无病先防、有病早治、外消内服”的疾病防治措施。
建议:大量加入外源水体后,使用含氯消毒剂(“疮口平”)或季铵盐络合碘(“新威灭”)对水体进行消毒,减少病害传播;适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制剂(“肝胆易康”、“三黄散”)减轻鱼类肝脏负担,促进消化,防止肝胆综合征的发生,防治肠炎、烂鳃、出血病等疾病的发生;适时在饲料中添加免疫调节剂“LY-生命素”提高鱼类体质,增强抵抗力。
即时起捕
入秋后,部分养殖鱼类已达到商品规格,在市场价格比较合理的情况下,可即时起捕部分存鱼,一方面调整池塘养殖密度,减小缺氧、疾病发生几率;另一方面加速资金周转,缓解资金压力。同时,池塘起捕后,切记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处理,加快拉网所致水产养殖动物的伤口愈合,防止疾病传染。
加强巡塘
平时坚持每天早、中、晚巡塘3次,查看水色判断水质好坏,根据摄食情况和体色判断鱼是否有发病迹象。随时观察池塘有无浮头现象,尤其是黎明,此时池塘最易泛池,应特别注意观察。若发现鱼吃食不正常、离群独游、挣扎不安或水面漫游时,应及时带鱼、带水到当地水产药店进行检查,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。另外,做好养殖记录和总结,为来年养殖生产提供宝贵的经验。